子彧

2017.06.21。 杂

时间过的慢是因为活得太闲,而后懒惰就会成为习惯,于是本来应该分做读书笔记、生活日记和工作手记的各个部分组合成了一篇杂记。
时间过的依然很慢,因为每天活得依然很闲,人也依然惯于懒惰,但杂记却不能再拖下去了,否则杂就将变成乱进而一发不可收拾!

1.读书笔记

真正开始读书应该从大四遇到我的导师开始算起,以前只觉得读书就是看,以为读书不过是一种以双眼为核心的动作。有时候对于读书笔记这类事情很是不屑,现在才了解自己的愚钝!
大四以前也不是一点书都不读,只是看过就忘了,总以为是自己记忆力不如别人。开始做读书笔记才明白不是记忆力出了问题,而是那些书只是停留在我的视网膜上,根本没有走到脑子里。
最近发现书是读了不少,笔记虽然字数不多但也都是结合了思考输出的文字,可是都逃不开小说这个题材。想着也是时候开始换一种题材醒醒脑,就下了一本万历十五年,于是沉迷于史书类作品无法自拔!
虽然从小到大一直顺着文科念下来,但历史对我只是历史课本,至于史实史事除了课本里应知应会应背的意义影响以外,我的历史知识等于空白……
第一次接触这种书,还是有些不习惯。这本书从政治开始讲起,从张居正讲到申时行,再由首辅大臣写到地方官员;然后收起前篇转写军事,借戚继光的事迹展开叙述;再转向思想文化,举的是李贽的人生....
初看万历十五年的时候,思维还陷在小说的模式里。由于情节开展的需要,小说的章节往往是相互串联,彼此推动又相互照应,读下来就比较顺利。而万历十五年的几个章节几乎是独立成章的,没有时间顺序在此做联系,所举的几个官员和其事迹往往都是同朝不同期。然而它们彼此之间又稍有渗透,这种渗透不是直接的,却也是必不可少又巧妙穿起了全书。
整本书我大概读懂了三分之一吧。皇帝这个活的确不是人能干的,官员处事可以有阴有阳,明面上正义、忠正是谓阳;而人情往来引发的贪污等则为阴。官员是可以阴阳结合的,圆滑处事。而皇帝则不能存有丝毫的“阴”,他是天子代表着“礼”,所以只能是“阳”。
万历皇帝后期的无所作为被作者定义为参透了阴阳,贵为天子则必须合乎规范,合乎规范则意味着处处受限,于是他只能以无为做着对抗,实则也是无奈之举。琅琊榜里的梅长苏对皇上说了一句“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!”这句话乍看有点违背固有的观念:天下是当朝皇帝的天下。实际上这句话在电视剧说的有点“以民为本”的意思,可是看了万历皇帝的遭遇,突然得出了另外一层意思:皇帝治理天下,也被天下所挟持!
在没有法律的社会里,道德是唯一规范,但是没有法律作保障的道德规范有时却非常的不近情理,这是万历十五年给我的另外一个想法。这个小想法我还没办法展开,大概要再读一遍才能说得出几句话吧。只是单纯的对以儒家为首的各类文化学说产生了一点怀疑。
第一次接触这种题材,最直观的感觉就是历史课本里的一句话活过来了,人物也好,时间也好变得立体了、清晰了。就像六百多度的近视眼突然到了1.5的视力一样开朗!
计划下月过一遍中国通史,年内过一遍史记。已经有点迫不及待了!

2.生活日记
坚持早起跑步已经四十几天了,这数不大但对我来说已经很难得了,三分钟热血是我一贯的行事作风,40多天确实不易。每天早上跑得浑身湿漉漉的回来冲个澡的日子持续起来,我并没有瘦下来,而且过程总是疲累大过于轻松,但是就是没有理由的爽快!
来聊城学习三个多月了,下周三左右就要回家了。等回到那边的场站就没有条件跑步了,这一度让我非常忧虑,我实在不想放弃,但住在山上又实在无法跑步。考虑把跑步换成跳绳,此举再议。
等回家以后,安排好工作,我就要开始好好考虑怎么生活了。这个企业整体都很懒散,也许所有所谓的稳定和“好”工作都是这样的吧,但是这无异于为温水煮青蛙呀!然而一时半会要跳出这个圈子,不但不好交代,怕是连自己也都习惯了这种安逸,所以不如趁着空闲学些什么。
想学的东西不少,又不知该如何入手!这几天就好好思索吧,听听身边人的建议,希望七月的开始能有一个可行的方案。

3.工作手记
言多必失,谨言慎行。这大概是我听到过的最多的建议了,目前工作的地方还算不错,没什么勾心斗角、尔虞我诈,然而偶尔也有波澜,所幸我除了在朋友家人面前以外话还不算多,祸患算是没有波及到我。
可是有的时候又必须为自己发声,这点我还在学习。虽然有些成效,但还是不太会拒绝。厚脸皮可能也是一种技能吧!

杂记结束,似乎已经不可救药的掉进了乱记的漩涡。无所谓了,就当我只是想挑一个晚上码码字吧!

评论(7)

热度(4)